尊龙凯时

2017医械市场6大趋势 除了两票制还有这些_郑州尊龙凯时医疗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0371-67895027

行业资讯

咨询热线

0371-67895027
地址 :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椿路11号
邮箱 :575624226@qq.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 尊龙凯时新闻 > 行业资讯 >

2017医械市场6大趋势 除了两票制还有这些

发布时间:2017/04/17 点击量 :
  本文节选自易凯行研报告《质变的前夜—2017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白皮书》
 
        总体来看 ,2017年中国的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1、两票制全面实施推动渠道变革
 
        2017年两票制将从去年的试点走向全面实施,大企业将会将渠道下沉 ,中小型商将被淘汰一批,兼并一批 ,转型一批。在此趋势之下 ,行业内将会孕育三大趋势性变革:横向收购、纵向延伸与转型。
 
        在横向收购方面,资金充裕 、实力雄厚、渠道广布的大型商业公司,将不断兼并与整合区域型渠道,并将渠道打造成供应链整合方案的提供商,业绩将迎来爆发。
 
        纵向延伸又可分为三种 :一是生产型企业下游渠道化,即大型企业收购经销商 ,例如美康收购倚天生物,安图收购盛世君晖;二是流通型企业上游自产化,即流通企业收购上游技术,例如流通起家的润达医疗并购POCT高技术壁垒产品线;三是流通企业下游服务化,即流通企业向终端服务延伸 ,比如迪安诊断继续积极布局终端第三方实验室。纵向延伸使得企业在上下游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从而通过协同作用提升了企业利润率 。
 
        转型是指医疗器械生产型与渠道型公司之间业务模式的转变,譬如部分器械经销商在两票制、营改增及大整治背景下转型CSO ;部分器械代理型商业在上述背景下或将转型配送型商业。
 
        总之,渠道商的并购 、延伸、及转型将使得渠道环节逐步走向集中 ,这是两票制趋势下渠道整合的未来出路。
 
        2 、分级诊疗带来国产设备的机会
 
        2017年,分级诊疗改革将会继续深入,并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虽然病人端的观念不会迅速改变,但“春江水暖鸭先知”,分级诊疗将带来医疗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与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被外企垄断的局面不同 ,广阔的基层医疗市场,一直是国产品牌纵马驰骋的疆场,而从政策面上看 ,国家亦鼓励与支持基层医疗单位使用优秀的国产医疗器械与设备。我们预计随着政策的倾斜与资金投入的侧重 ,国产优秀的器械品牌 ,无论是有渠道有产品的大品牌还是在技术上有独到之处的后起之秀 ,在基层领域将迎来爆发。
 
        这其中,一方面是基层现有设备更新换代升级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基层医疗需求,但又操作简便的设备的机会。我们将重点关注检验诊断设备(尤其是POCT及快检设备等)、慢性病相关家用设备、医用康复器械 、医生随诊随访设备、超声等安全简便的影像设备等基层设备领域 。
 
        3、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务方兴未艾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各种新兴模式的不断摸索 ,我们认为越来越多的机构与公司会意识到:为服务、与医院共赢的“互利模式” ,会比革医院命 、抢医院生意的“颠覆模式”更符合目前的医疗商业环境,在此之下各类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将大有可为 ,各类“互联网+”的思维与模式也会融入到这些服务中 。
 
        2016年10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医学检验实验室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 ,为独立法人单位 ,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 。进而2017年1月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关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解读》明确医学影像 、检验、血液净化、病理中心作为独立医疗机构势在必行 。
 
        从卫计委对第三方诊断、影像与病理等的发文支持,以及大型医疗企业在这方面的布局与并购可以看出  ,基于医疗器械与设备的第三方诊断、影像 、病理、物流 、消毒、维修、设备打包等新兴的集约化服务模式将有力地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由于这些领域同时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 ,相信将会有大量的投资及并购事件发生。
 
        我们看到在第三方检验领域 ,龙头企业金域检验即将上市,后起之秀如千麦医学、北京和合等也持续得到资本的支持快速发展;在第三方影像领域 ,一脉阳光获得高盛的A轮投资 ,平安好医生、上市公司广宇集团等也积极布局该领域;消毒领域,老肯医疗及国药控股正在积极布局第三方消毒供应链 ;而第三方维修的企业如昆亚医疗、柯渡医疗分别登陆新三板与获得资本投资 。
 
        我们还观察到,如第三方检验 、第三方影像等与诊断相关的第三方机构,不仅可以向医院提供服务,更可以面向广大的消费端市场,如能结合好早筛、体检等产品服务,将冲破医院市场的窠臼,创造出万亿级别的健康保健市场,如再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相结合,或与新药研发等对接 ,将有不可估量的爆发潜力。
 
        4 、新技术渗透器械领域
 
        早筛技术、人工智能 、3D打印 、医疗机器人等将带来诊疗的颠覆性革命。
 
        目前早筛可分为两大类:遗传病早筛与肿瘤早筛 。遗传病早筛通常是指产前筛查和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来计算得遗传病的概率 ;肿瘤早筛是指在有临床症状之前通过液体活检 、基因测序等手段对肿瘤做早期发现。这两者对于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肿瘤生存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日前癌症早筛公司Grail获得9亿美元的B轮融资,再次激起了资本的热度。早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来结合人工智能诊断等技术 ,又将诞生万亿级的蓝海市场。
 
        人工智能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的结合是近来热门的关注点 。中国和美国的医学影像数量去年增速分别是30%和63% ,而放射科医师数量增长率仅分别为4.1%和2.2%,影像科诊断供需缺口巨大。人工智能读片的新趋势或将颠覆未来影像学诊断,弥补人工诊断的数量和准确度的不足 。目前,来自谷歌大脑与Verily公司的科学家开发出的诊断乳腺癌的人工智能诊断准确度达到88.5%,完胜人类著名病理学家73.3%的准确度。未来人工智能诊断的更多病种突破及准确率的提升,将完美契合第三方影像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使得影像云诊断平台成为影像诊断的最终解决方案。
 
        3D打印医疗器械是另一新兴领域。骨科器材类的3D打印产业近几年已初步投入了使用,如史赛克的3D膝关节置换 ,爱康医疗的3D髋关节,科太迈迪的3D关键骨打印。3D打印另一大应用领域是齿科,海外的巨头BEGO、普兰梅卡等医疗巨头都纷纷生产适合口腔应用的3D打印设备,如3D   Systems、EOS也被初步引入了中国的医院 。技术的更迭将是器械市场发展的确定性趋势 。
 
        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2016年营收达到约85亿美金,保守估计未来5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至2020年将超过150亿美金。这其中 ,手术机器人将占60% ,而康复机器人将占20% 。手术机器人中,达芬奇机器人自获批以来已成功完成了百余万例复杂手术。康复机器人也在技术的逐步突破下日渐进入市场 ,根据密西根大学康复机器人协会预计,康复机器人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37%,远高于其他医疗机器人。这一领域中,国外企业ReWalk、Cyberdyne 、Hocoma 、Woodway等公司的外骨骼机器人已崭露头脚,中国的蝶和科技 、傅里叶机器人、安阳神方等康复医疗器械公司自产的医疗机器人也逐渐投入使用。
 
        目前医疗器械领域的这些新技术的公司尚处于早期,仍主要以pre-A轮,A轮投资为主,今年我们预计这些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及投资事件,领先企业也将初露端倪。技术平台型公司v.s.垂直领域公司 ;大企业的创新部门v.s小型创业公司,谁将脱颖而出我们将拭目以待 。我们认为平台型公司看迁移落地能力,垂直领域公司看渠道推广能力,大企业创新部门看协同及资源互动能力 ,小型创业公司看技术单点爆发能力 。
 
        5、精准医疗逐渐由概念走向成熟
 
        2015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提出“精准医疗计划” ,“精准医疗”一词渐成医疗领域的热门词汇,随着NGS、基因编辑、DNA捕获 、生物信息等技术的不断成熟 。精准医疗也逐渐从概念走向成熟。从诊疗流程来看,精准医疗可以分为早期筛查、疾病诊断、和预后随诊 。
 
        在遗传早筛领域龙头企业基本成形,贝瑞和康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诺禾致源获得国投创新的大额融资 ,安诺优达生产的基因测序仪NextSeq   550AR ,以及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获得CFDA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批准 。在肿瘤早筛领域,近日 ,癌症早筛公司Grail获得9亿美元的B轮融资,再次激起了资本的热度。早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结合人工智能诊断等技术,又将诞生万亿级的蓝海市场。而鹍远基因的创始人之一,张鹍教授及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 上发布最新力作,在世界上首创高通量甲基化无创检测新技术,未来可以用于癌症无创早筛与溯源。在国内 ,博尔诚引入的结直肠癌甲基化基因早筛产品也获得了CFDA的医疗器械证,这些成果都将掀起行业的热度,预计国内该领域也将诞生一批公司 。在技术上,早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液体活检,DNA捕获与扩增等技术,甲基化及其他靶点的发现等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积累足够的临床数据 ,具备明确的临床指证,才能逐渐成为早期筛查的金标准。
 
        在疾病诊断方面 ,精准医疗目前应用最多的就是肿瘤的精准用药及随诊。通过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检验,如NGS、一代测序 、PCR、FISH、CTC、单细胞测序等技术 ,从分子的层面解释患者的个性化情况,从而在临床上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与了解预后情况 ,结合靶向药物 、细胞治疗等手段、实现精准与个性化的治疗。
 
        目前,国内的NGS与ctDNA领域竞争局面火爆 ,众多企业呈百舸争流之势 ,经过最近两年的跑马圈地,行业即将迎来洗牌期和更残酷的竞争。我们预计整个行业在短期内将看各家的商务拓展及商业化落地能力,中期看服务质量和产品研发与报证能力及客户粘性 ,长期将看大数据的积累应用、商业生态的打造及新技术的开发与商业化 。企业方面,规模领先的世和基因 、燃石医学等企业持续得到资本关注,而以元码基因、美因基因、基因加 、臻和科技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也正在以各自不同的切入点迎头赶上。
 
        6. 海外投资与并购势头持续强劲
 
        2016年底以来,市场上的投资机构及大企业在医疗器械的投资中 ,以稳健性为主,重视有销售利润,有成熟渠道的稳定型的投资机会 ,并开始积极寻求海外有技术的公司进行投资 ,以实现产品的引入,并与国内的渠道优势互补。由于整体上看医疗器械商业化的周期快于新药,我们预计今年投资机构,特别是美元基金 ,将会沿袭此趋势,继续加大对海外技术型医疗器械企业的投资甚至并购;而A股公司并购海外医疗器械企业也将持续进行,海外并购已成为国内企业引入国外技术、海外企业在中国商业落地的有效方式。
 
        2016年至今,九安医疗9,388万欧元收购eDevice ,加码医疗检测设备 ;紫鑫药业收购Nabsys2.0 ,进军基因检测;京东方5000万美元投资以色列无创医疗设备公司Cnoga;三诺生物以2亿美元收购美国PTS诊断,进入IVD行业的POCT诊断领域。体外诊断、基因测序、创新医疗设备作为技术壁垒高 、增速快的热门领域 ,是龙头收购的必争之地。2017年又将是国内龙头争相布局海外的一年。

 

来源 :易凯资本

 

 


    XML地图